不要嘲笑任何人,这句话如今用在国内汽车品牌身上很合适,不管经历了什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自主品牌的崛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了一开始品牌号召力和售后服务的薄弱,核心技术的缺失也是关键原因之一,但可喜的是,即便是面临一系列技术封锁,传统国产车企也没有想过放弃,这才有了如今“二分天下”甚至是“弯道超车”的大好局面。但所谓“温故而知新”,市场的大浪下,消失的品牌更是不计其数,我们要探求其根源,学会反思,才能更好的迈进,对于想要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朋友们,也能起到排雷闭坑的作用。
新势力倒闭成常态、5年骤减90%
2018年,《华尔街日报》称,中国新能源车企数量超过了487家。
2023年,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能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仅剩下40多家。
也许前不久你还在关注甚至是想要入手的品牌,如今交车都很难保证了。
拜腾汽车
拜腾的诞生时间早于蔚小理等一众新势力,是一个较早出现的新能源品牌,并且我们也能从他的设计上看到,这个品牌是很用心的在造车的,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期,拜腾就已经获得了来自腾讯、富士康、中国一汽集团的巨额投资,可谓是开了个好头,但在经过6轮融资后,拜腾也未能生产出一台车,最终走到今天的地步。归其原因,是因为公司内部权力争斗严重,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也数次错失良机,不该花的费用乱花,该花的费用少花,最后烧光了财产后拜腾也就倒闭了,成为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批“垫脚石”,最终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爱驰汽车
这个品牌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坚持了很久,尝试了很久,但始终没有突破难以翻身。今年年初,爱驰汽车便传出“困难消息”。而就在前不久的7月,早已深陷困局的爱驰汽车宣布,将成立包括研发、战略、销售在内的10各小组,准备全新开始,并表示工厂在不久的将来会迎来复工,一时间让广大网友看到了希望。但是,又三个月过去了,爱驰汽车没能迎来全面复工,反倒是彻底陷入“停产”的局面,基本上宣告了自己的再一次失利。根据相关媒体此前的跟踪报道显示,爱驰汽车位于上海杨浦的总部已是人去楼空,办公室地面落满灰尘,爱驰工厂也因为债务问题而全面停止生产,最终不堪重负,几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提到奇点汽车,可能很多人都有些陌生,但实际上,它的成立时间也很早,属于第一批推出市场的品牌之一,奇点汽车诞生于2014年这一造车新势力元年,不仅与蔚来、小鹏汽车同年成立,还与彼时的游侠汽车、乐视汽车一起被称为造车新势力“三剑客”,一时间风光无两。不过令人唏嘘的是,根据最新消息显示,奇点汽车关联公司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3亿余元,加之创业之初融到的约170亿元全部烧光,如今的奇点,基本上也来到了自己的终点。
威马汽车
这个品牌曾经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希望,但直到今天终于变成了失望。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品牌,早期发展势头一片大好,可谓出道即巅峰,甚至在央视打起了广告。起初的销售成绩也让我们看到了品牌的实力,2019年,威马累计销量为16876辆,高居造车新势力第二名。但短短四年时间过去,由于产品缺乏创新能力,以及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交付延迟、自燃等事件,威马品牌便很快开始“掉队”。此后,威马还深陷破产、欠薪等舆论旋涡。加之自己的市场营销出现偏差,最终也跟我们说了再见。
维权无门,消费者该何去何从?
车企的消失,无疑是对选择该车型的消费者的重大打击,根据实际市场反响来看,在车企不断出清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消费者维修保养“无门”的事件发生。按照国家《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在汽车退市之后,厂家仍然要确保10年的零部件供应,车企在破产退市之前有义务对已售车辆的后续维保工作进行妥善处理。但在现实中,当品牌以及经销商在生死边缘徘徊,规定和要求也就很难再约束其行为,最终遭殃的还是消费者。
秒评车语:那么在我们从此以后就不选新能源车型了么?当然不是,新能源是行业的必然发展形势,建议消费者们在选购的时候,更看重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大品牌,看企业近三年的发展情况,交付情况,市场口碑等,不要被一些“初来乍到”的新能源品牌天花乱坠的“空头支票”所迷惑,配置够用就好,过于炫酷的配置反而要慎重,另一方面,二线新势力倒闭后的人才将流向传统大品牌,即便是在外形配置等方面可能落后于新生力量,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最起码不会出现售后无门的情况。毕竟买车是一笔巨额输出,慎重一些准没错。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市场发展规律下,新能源车型销量逐渐向发展良好的头部新势力聚集,虽然二线及其之后的弱势品牌已经淘汰或在淘汰的边缘,但整体行业还是一片向好的。要知道,很多淘汰的二线新势力品牌并非没有价值,甚至是把消费者当韭菜割,退出市场对消费者来说并不一定就是坏事,而作为消费者来说,还是那句话,不要被外在的东西所迷惑,产品的硬功夫才是选购的最主要考量标准。






